來源:南開大學商學院校友會 作者:原編 責任編輯:周子丁 09/11/202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我首先代表商學院的全體師生向493位2023級專碩新同學致以熱烈的歡迎與誠摯的祝賀,祝賀你們即將開啟人生新的一段學習與探索之旅。面對今天巨變的時代、艱困的時刻,你們選擇了學習與進取,懷著希望來到大學尋求新思想、新理論、新工具、新路徑、新精神、新方向、新成長,你們不懈怠、不躺平、不盲從,我要向你們致敬!
剛才我提到學習之旅、探索之旅,專碩的學習對于在座的絕大多數同學而言是工作多年之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后再次進入校園。在學期間,如何學?學什么?有多種的方式方法。兩周之后專業(yè)學位中心安排了先導課,用兩天時間專門幫助大家來準備和回答這一問題。開學典禮結束后,我也會率先跟大家交流一個半小時。八號到十號,專業(yè)學位中心還安排了為期三天的南開大學商學院專業(yè)碩士2023年度的“公能”教育專題活動。所以同學們未來的學習之旅,中心在這些活動中都會比較細致地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導與幫助。借此機會,我就如何展開專業(yè)學習過程當中的探索之旅,分享幾點建議:
首先,我們要探索這個時代的難題和中國的命題。
關于時代,相信大家聽到過各種各樣的解讀,美國的人類學家、未來學家Jamais前幾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巴尼時代”(BANI),幫助我們認識當今時代的一些特征。最初提出的時候還不太流行,經過了三年疫情大家發(fā)現,這位大學者的洞察力十分呼應我們今天對時代的一些觀察。BANI是四個英文詞的首字母所組成的,是指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脆弱的時代,體系一觸即破,看上去堅強,但卻不清楚怎么就突然崩塌。我們處在一個焦慮的時代,不僅僅是年輕人焦慮,我們的資深專家,甚至是業(yè)界內領袖企業(yè)、領袖組織也在焦慮,焦慮的內容方方面面。這是一個非線性的時代,無法實現由此及彼,目前諸多看到的現象,按照我們既有的知識和理論難以直接推出未來將會如何發(fā)展。這是一個不可理解的時代,很多事情無法以我們的經驗去解釋。
那么,面對這樣的時代我們又能如何?我相信我們走進校園不僅僅是希望能充分認識這個時代的特征,而是要以我們的努力去回答在這樣的時代下,該如何有為、該如何作為、該如何為改變世界做些什么。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事情。
我們也要回答和探索中國的命題。二十大確立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我們全體都要回答的命題。這里有很多是我們工商管理學科需要回答的命題,比如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建立現代的產業(yè)體系,除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含量、除了高質量的發(fā)展、除了結構的優(yōu)化,現在的產業(yè)體系到底該如何定義?不同的、劇變的產業(yè)之間,如何才能構成更為符合我們需要且能夠圍繞中國發(fā)展的產業(yè)體系?今天大家都在探討新的技術革命、工業(yè)革命,特別是以智能化、數字化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產業(yè)面貌、社會面貌,這將迎來什么、帶來什么?在當前背景之下的管理和企業(yè)的方向,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傳統(tǒng)產業(yè)還有未來嗎?數字化轉型到底該如何進行才是有效的,而不至于像現在社會所批評的,舉著數字化轉型的旗幟就以為高級了。恰恰相反,這帶來的好多都是一地雞毛。換句話說,在社會的很多領域都有各種似是而非的事,不要以為我們是搞實業(yè)的、搞企業(yè)的,就都會比較務實。事實上,以我們老師的調研來看,即便在數字化轉型這么一個強調實踐性的領域里都會有注水,像增加一些表征來代替實際進步的案例比比皆是。
那我們怎么來適應這個時代管理的發(fā)展呢?比如說,我們今天時代的發(fā)展中特別強調人類文明,強調以生態(tài)文明共同維護地球。我們提出雙碳戰(zhàn)略,那雙碳背景之下的管理到底是受到了限制,還是帶來了機遇,新的模式應該怎么設計?比如說,我們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要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完全有別于先一步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走過的道路。巨大的人口,還要共同富裕,那我們做管理的、做企業(yè)的如何在模式上、路徑上來做設計,以滿足這一要求、以回答中國之問?更何況今天我們的經營環(huán)境實在是動蕩,我們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和平環(huán)境甚至都成了疑問,我們的人口變化、氣候變化,我們的供應鏈、金融鏈的持續(xù)動蕩和重振。中國的實情造成了我們今天做管理、經營企業(yè)與以往相比產生了巨大的不同。甚至我們的老師們也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發(fā)現現有的工商管理知識體系甚至無法解釋今天的諸多現象,更不必說回答時代難題、中國之問,這需要我們用探索的力量。所以大家進入學校學習,一定不能忘記身上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不應僅僅是聽聽課、讀讀書那么簡單,而是與老師、與同學共同來探索這些時代難題與中國之問。
第二,我們要探索實踐智慧和知識的力量。
同學們都有實踐工作經驗,經常也聽到社會上的各種說法,比如有人說我們這個企業(yè)不用學過MBA的、讀書越多越不用。我們也沒法證明他是對是錯,但顯然我不能贊同這樣的看法,這是淺近之見,可能現實中會存在這樣的現象,但是這不符合動蕩巨變的時代能真正成長的力量,缺少遠見。實踐智慧是寶貴的,管理學科的知識來源、理論來源,有別于一些自然科學,幾乎大量的內容都來自于實踐經驗的總結。最好的體驗、最有探索性的知識體系的發(fā)掘,然后再轉化成理論,成為教學內容,成為學習內容,成為知識的力量。既然如此,我們在座各位就已經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像我們今年490多位同學,1/3來自于五百強企業(yè),36%任職于上市公司,標志性的新型的金融行業(yè)、制造業(yè)、IT信息產業(yè)等創(chuàng)新企業(yè)。更何況,我們聯動社會上那么多豐富的企業(yè)家資源,他們的實踐智慧、你們的實踐基礎,更應該成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探索和回答剛才問題的很好的基礎。
然而,為什么要到學校來呢,我們平常聽一聽,把企業(yè)家的故事講一講不就行了嗎?實踐智慧有一個特點,你平常能觀察到的是表征、是過程,真正給企業(yè)帶來成功的,極有可能連企業(yè)家自己都沒辦法說清楚的,因為他背后的實踐邏輯是需要有洞察的,是需要超越現實的一些表征來做規(guī)律地挖掘的。這些挖掘工作的主要角色與社會分工交給了學者,學者就是在對實踐邏輯深度挖掘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知識、理論、規(guī)律,從而使其具有一般的可學習性,否則的話我們學經驗、去參考、看別人的樣子能成功嗎?表征的東西看上去好學,極有可能不知其理。所以希望大家進入南開大學商學院學習,對實踐智慧加以探索,跟老師們一起學習,在老師們的案例研究、對企業(yè)實踐智慧的總結當中提升自己的知識力量。
企業(yè)家特征當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成分恰恰是知識結構和知識力量。早期市場經濟條件下,試一試、膽子大、有勇氣、敢冒險基本上還能成就一批人。但在當下,系統(tǒng)看上去強大卻極有可能是脆弱的,你憑什么有信心僅憑經驗能夠應對一切?我們恰恰從身邊偉大的企業(yè)家身上可以看到他們對知識力量的看重和追求。
俞敏洪最近再度受到大家關注,教培行業(yè)團滅,而他反倒東山再起。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在抖音平臺上,他借助了新科技的力量和新模式的力量。我們大家也可以自豪,抖音是我們的校友企業(yè),它的故事就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因為現在沒有哪個理論能說清楚它是如何實現了今天的成就,在全球150多個國家經營,服務人口25億。怎么做到的,怎么就在七八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奇跡,如果沒有這樣的全新平臺和模式,我們能夠設想俞敏洪先生的再度崛起嗎?但反過來,平臺就在那里,為什么是俞敏洪崛起了?北大畢業(yè)、持續(xù)地以知識學習作為自己核心力量的這樣一位企業(yè)家,給了我們很好的例證。
除他以外,我們還能列舉出一大批這樣的企業(yè)家,正是由于他們知識結構和知識底蘊的不同,通過持續(xù)的學習,使自己即便是在風高浪急的巨變時代,仍然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把不可能再生的企業(yè)、千金散盡的企業(yè),發(fā)展到繼續(xù)在新的領域內獨領風騷。因此,我們專業(yè)學位的學習要探索實踐智慧,要認識和探索知識的力量,要成為我們應對這個巨變時代下中國命題最主要的力量,也希望這是大家從南開大學商學院學習當中最有收獲的部分。
第三,我們要探索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強調“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發(fā)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蔽覀円剿鬟@一命題。
安全感怎么解決?我們的專業(yè)學位新創(chuàng)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專業(yè),以我們的專業(yè)力量來回應這樣的命題。獲得感就是各種產業(yè)現代化最終要帶來什么,獲得更高的現代產業(yè)經濟的增長、收入的增長。那幸福感怎么辦呢?現在的現實是大家普遍都有各種焦慮,其實不僅是我們,比我們先邁入發(fā)達國家的各國同樣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首先是他們揭示出來的。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紛紛都在研究,為什么經濟增長了、產業(yè)發(fā)展了、科技發(fā)達了、率先進入發(fā)達國家了,國民幸福卻沒有同步進展?因此,美國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論,這是針對發(fā)達國家的一個現象,今天同樣也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學管理、做企業(yè)不僅僅要實現產業(yè)增長、收入增長,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終極方向應該是如何以自己企業(yè)的努力來回應幸福感的時代命題,給員工、給社會、給顧客、給合作伙伴帶來更多的幸福價值,而不僅僅是自我的成長、數字的好看。
當然,我們也要從先哲那里獲取思想。說幸福其實挺容易的,2000多年前就在探討,像西方哲學強調的享樂主義是指吃喝玩樂,只要是我們足夠富足,那就幸福了。還有獲得主義,心有所想,最終就實現了,有所求,有所得,這個就是幸福等等。中國的古俗,也講內省,說實在覺得不幸福,你就想辦法,通過把自己的內心排空、降低欲望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解決。哈佛大學有一門課風靡全球,就叫幸福課,主要是基于積極心理學來幫助每個人怎么用心理方法、調試方法來解決幸福認知問題。但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就是如何通過企業(yè)的努力、產業(yè)的努力,給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給人民帶來更強的幸福感和更高的幸福價值。
這樣的探索是世界一流名校的探索,也是南開的探索,我在今天這樣一個場合也提示各位,希望同學們進入校園學習也能把這樣一個幸福的維度加進來,我們所有企業(yè)成功、產業(yè)發(fā)展、所有回答問題的努力,要為這個難題,要為中國追求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給予我們的回答,給予南開人的回答。
以上就是我借這個場合跟大家就探索之旅初步分享的幾點思考與要求,最后,祝愿大家學習之旅、探索之旅都能夠收獲滿滿,同時也讓你們的生活因為學習與探索而變得更加幸福,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